鋼筋砼結構的建筑,建筑數(shù)量之大,建筑技術研究的深入和發(fā)展稱的上世界之最,可以說把砼的建造和使用技術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。但是對于鋼結構用于建筑,在我國遠遠落后于發(fā)達國家,從其設計到使用,以及建造的規(guī)模和數(shù)量都是與國家整體實力不相稱的。但是由于鋼結構建筑具有:施工周期短,抗震性能好,安全度高,預制加工、設計彈性大,適合不同氣候條件和大氣環(huán)境,加之鋼結構的施工污染小,噪音低,無粉塵污染,可以稱的上是綠色環(huán)保性建筑。另外鋼結構尤其在高層建筑中有著其他結構無可比擬的優(yōu)越性:
1.鋼材的抗拉、抗壓、抗剪強度相對較高,鋼結構構件結構斷面小、自重輕。一般情況下,高層鋼筋混凝土建筑物的自重在1.5-2.0T/m2左右,高層建筑鋼結構自重大都在1 T/m2以下,甚至有的辦公樓只有0.5-0.6 T/m2.結構自重輕,可以減少運輸和吊裝費用,基礎的負載相應減少,可以降低基礎造價,特別是在地質條件較差地區(qū),其特點更為突出。
2.鋼結構有較好的延性,抗震性能好,尤其在高烈度震區(qū),使用鋼結構更為有利,鋼筋混凝土結構延性的保證在于結構的應力不太高,而鋼結構的延性在于使部分構件進入塑性。在高烈度地震區(qū),有設防要求的高層建筑,若自重減輕一半,相當于降低抗震設防度一度。以北京8°抗震防裂度為例,中等高度建筑采用鋼結構結構自重減少1/3,地震作用可減少30-40%,地基上單位面積的負荷也可以減少25%以上。
3.施工速度快,采用鋼結構可為施工提供較大的空間和較寬敞的施工作業(yè)面積。鋼結構工程的柱子一般取3-4層為一個施工段,在現(xiàn)場一次吊裝,而且柱子的吊裝、鋼框架的安裝、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澆注、組合樓蓋的施工等,可以實施平行立體交叉作業(yè)。有時間在上部按裝柱、框架的同時,下部可以進行內部裝修,裝飾工程。因此,在保證技術、供應、管理等方面的條件下,可以提前投入使用。國內部分高層建筑鋼結構工程施工工期見表2,可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,30-50層的鋼結構可縮短工期8-12個月左右。隨著高層建筑鋼結構的發(fā)展、應用、經(jīng)驗和積累,施工速度還可以加快。
4.鋼結構的質量容易保證。鋼結構構件一般都是在工廠里制造、在工地只是安裝就位,加工精度高,用工省,現(xiàn)場比較文明。減少了砂、石、水泥堆放場地,還減少了模板儲運、現(xiàn)場構件預制及鋼筋混凝土現(xiàn)澆的濕作業(yè),在鬧市區(qū)或密集的居民區(qū)內具有很大的優(yōu)點。
5.鋼結構建筑在使用過程中易于改造,如加固、接高,擴大樓面等分割、變動比較容易、靈活。一些發(fā)達國家認為,鋼結構是環(huán)保型建筑,可以重復利用,減少礦產(chǎn)資源的開采。
6.鋼結構可以做成大跨度、大空間。開敞式的大平面辦公室,60年代后得到較大的發(fā)展,有的國家稱為“園林化辦公室”。這種辦公室要求較大尺寸的柱網(wǎng)布置,并且柱子斷面越小越合適。采用12-15M的柱網(wǎng)已經(jīng)很普遍。鋼結構正適合這種要求,因他可以形成較寬敞的無柱空間,便于內部靈活布置。
7.管線布置方便。在鋼結構的結構空間中,有許多孔洞和空腔,而且鋼梁的腹板也允許穿越小于一定直徑的管線,這樣使管線的布置較為方便,也增加了建筑的凈高,而且管線的更換、修理都為方便。